在黄田坝街道,有一位“铁血老兵”扎根社区13年,用脚步丈量平安,用真情化解矛盾,用科技赋能治理。他叫杨大强,今年50岁,既是军人出身的硬汉,又是心系万家的“社区管家”。
社区:“大强”的第二个家
2012年,37岁的杨大强结束了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从部队转业到青羊公安黄田坝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今年已是第十三年。深入基层才知群众冷暖,融进社区才知群众所需,十几年的耕耘,社区已经成了杨大强的第二个家,他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守护着这个大家庭。
“小王,今天没啥事情发生吧?”杨大强管辖区域有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余人,只要一有空,他就拿着笔记本,走进小区院落,和群众聊家常,辖区群众的大事小情,急事要事密密麻麻记满了他的笔记本。
“赵大姐,你这儿杂物比较多,要注意用气安全哦,防火很重要!”他管辖有九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复杂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小区底商多,群众反映油烟扰民投诉多;有的小区因为是返迁房,麻将铺子多,群众反映夜间噪音扰民投诉多;有的小区出租房屋多,群众反咉消防、治安隐患投诉多等等。针对各个小区的特点,杨大强每周都会抽出专门的时间到各个小区收集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
为有效压降电信网络诈骗生存空间,提高居民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维护社区安全稳定,杨大强除了日常的走访,还利用下社区、周末等时间到小区开展反诈防范宣传,不断向群众普及防范电信诈骗知识,指导群众注册反诈APP,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保证群众遇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与他联系。
今年3月,杨大强接到预警平台提醒,辖区面馆工作的张先生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他立即展开工作,在面馆内找到正在某游戏平台上和诈骗人员网聊的张先生。一开始张先生不觉得对方是骗子,认为自己只是跟他在网上购买游戏账号,此时张先生正准备向对方转账2800元准备购买账号。杨大强心中一惊,深知张先生肯定已经被对方套路了,立即要求张先生停止转账。
经过杨大强耐心劝解,张先生终于意识到自己遇上骗子了并彻底打消了继续向对方转账的念头。醒悟后的张先生向杨大强表示了感谢,并当着杨大强的面拉黑了这名“网友”。
构建护学体系,筑牢成长防线
所在辖区7所学校的安全,是杨大强心头的大事。针对学校的安全问题,杨大强打造“警校家三位一体”护学机制,按照分局相关安排,督促学校设立“护学岗”,联合辅警、综治队员每日早晚高峰执勤。
杨大强与辖区幼儿园、中小学负责人定期保持联系,对校园消防安全装置、一键式报警装置和用火用电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在检查工作中,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责令学校立即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定期开展反恐防暴安全检查监督,确保学校人防、技防、物防三项建设情况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专职保安员、护学岗、“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和视频监控系统配备100%达标。
为了将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2024年暑假期间,杨大强与各学校值班老师取得联系,指导学校建立健全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暑假结束后,指导学校借鉴分局下发的示范课件,形成教职员工、学生、家长三类课件,开展全覆盖教育培训,化解矛盾于萌芽。
“五步调解法”,把矛盾化解在楼栋间
杨大强自创了“听、查、疏、解、跟”五步法,15年化解矛盾4000余起。杨大强建立起了矛盾沟通机制,在9个小区与物业取得紧密联系,做到“矛盾及时报,扼杀在摇篮”。2022年通过预警,提前介入某小区业主因为墙壁烟囱问题引发的业主与物业产生矛盾纠纷,避免事件的进一步发酵。
对于邻里矛盾,商铺矛盾,采取“情感融化法”,将心比心,搭建沟通“连心桥”。2024年底某小区住户与楼下商户因商户剁肉噪音问题引发矛盾纠纷,该住户报警并通过多渠道多次投诉。杨大强了解情况后,带领辅警现场办公的同时联系物业搞清楚双方诉求成功解决问题,最终使双方达成和解。
当被问及为何坚守社区13年时,这位不善言辞的老兵回答朴实有力,“1.8万群众把“家门钥匙”交给我保管,这份信任比军功章更为珍贵。”在黄田坝的晨曦暮色里,杨大强依旧每天穿行在楼宇巷陌之间——他用军人的铁骨筑起平安防线,以公仆的柔情温暖万家灯火,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动篇章。